“别说了,少了13万元,我们是不会和他调解的。”被害人的儿子气呼呼的说,“把我们家老爷子砸成这样,几万块钱就想了结,不可能!” “法官,你看,我实在没办法呀,前几年我动了个手术,不能干重活,家里还有个上大学的,我真拿不出那么多。况且我向楼下扔垃圾的时候,也喊过了。”被告人一脸的委屈和无奈。 案件由来 这是一起高空抛物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庭前调解现场情景。被告人赵某在临沂市河东区一处新建厂房三楼打扫装修后的建筑垃圾,打扫完后准备直接从三楼扔下去,赵某扔之前喊了几声,见没人答应,就将一堆建筑垃圾一股脑的从三楼扔了下去,不巧砸中了在楼下捡垃圾的聋哑老人姚某,致其多处肋骨骨折,构成轻伤一级。赵某因涉嫌高空抛物罪被取保候审,姚某的家人随后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赵某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3万余元。 拨云见日 该案在开庭前,我们团队曾多次组织双方通过律师或中间人进行调解,但收效甚微。后来,我们决定把双方叫到审判庭进行调解,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由于双方见面后情绪激动,无法正常沟通,于是我们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我们把被害人方叫到隔壁房间进行耐心劝解,告知残疾赔偿金、抚慰金等费用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法院是不支持的,正常判决不会赔偿那么多,而且判决后对方没钱赔偿还要申请执行,周期较长。经过释法说理,被害人方口气有些松动。我们又给被告人做工作,毕竟老人受了伤,你找亲戚朋友借借先赔上再慢慢还呗。经艰难拉扯,时至正午,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被告人多方筹借了4万元打到对方账户,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被害人方出具了收到条和谅解书。 做好调解工作,就要在每一起案件中,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在查明事实、理清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切实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角度出发,既要通过释法明理消除当事人的思想障碍,又要根据当事人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调解方案、尽可能提供指导帮助以消除当事人的执行障碍,把每一起案件的调解工作做到极致,才能妥善维护好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